目前,在商丘的宣传中,有“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归德四尚书”之说,而四尚书指沈鲤、宋纁、李天馥和李如华,李如华为睢州李汝华,李天馥则为清朝官员,这一说法显然欠妥。明清两代设六部,即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目前中国将近30个部,职权分散,没有古代六部权势大,尚书可谓位高权重。
一、“满朝文武半江西”的来源
明朝嘉靖年间,严嵩(江西人)任内阁首辅,利用自己的权势,结党营私,“遍引私人居要地”,朝廷中有很多人都是他的同乡、门生、故吏。据说一天,严嵩捻着自己的胡须,在大庭之上,得意地说:“满朝文武半江西” 。当然“满朝文武半江西”的来源不止一种说法,这同时也说明江西人在明朝文风很盛,也是不可否认的。
二、 “小小归德四尚书”、“小小长垣七尚书”等说法
- 小小归德四尚书
归德籍同时在万历一朝为官者,有大学士1人(沈鲤),尚书2人(宋纁、李汝华),侍郎4人(吕坤、杨东明、杨镐、李维翰),后来还有6位(黄运泰、袁可立、周士朴、侯恂、余珹、丁启睿)晋升尚书,3位(王三善、张翼明、丁魁楚)晋升侍郎。他们都在万历一朝为官,影响颇大,这估计就是“小小归德四尚书”出现的时代背景。
万历初期,同时为尚书的是宋纁和沈鲤,再加上万历末期为尚书的李汝华,还有吕坤、杨东明任刑部侍郎,他们死后封赠为尚书。另有兵部侍郎杨镐和李维翰。万历时期,归德并没有出现“小小归德四尚书”的局面,加上封赠,才可凑齐四尚书。
笔者认为,万历时期四尚书应该是宋纁、吕坤、李汝华和杨东明,大学士则为沈鲤。崇祯时期四尚书应该是周士朴、侯恂、余珹和丁启睿(南明尚书)。
- 小小长垣七尚书
长垣七尚书则为三尚书、四侍郎。七尚书中胡睿、胡锭生活在明朝中叶,他们是父子关系,其余五位生活在万历、泰昌、天启和崇祯年间,并没有出现同时为尚书的现象。
- 小县不大四尚书
汶上四尚书,即当时的路迎(兵部尚书)、吴岳(南京吏部尚书)、王杲(户部尚书)、郭朝宾(工部尚书),这四人都是汶上人士。嘉靖年间的王杲、路迎,隆庆年间的吴岳,万历年间的郭朝宾,他们任职时间前后相差仅三十多年,王杲和路迎从小就是相识,孩童玩伴。
小结
明朝时,河南人才依然兴盛,还出现“襄半朝”(襄城七尚书)、“许半朝”(灵宝许氏父子四尚书)、“孟半朝”(孟津三尚书)和“汝半朝”(汝宁府父子尚书)等说法,但明朝后期归德府人才崛起,出现许多达官贵人、名人才子,一时称盛,延续到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