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个爱好诗词的人心中,西安都是不可取代的,在唐代的时候长安城内有一百零八坊,这一百零八坊可以用白居易的一句诗词形容:“百千家如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非常规整。
我们看《长安十二时辰》里面也有开坊门,其实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大的小区,长安城其实是非常大的有规划的小区,这个小区里又分不一样的坊,像歌妓女所居,侠少士人爱去的平康坊,最繁盛的安仁坊,李泌所居的光福坊还有东市、西市这些都不是诗词里诗人们杜撰出来的,那是真真事实发生过的。
曾经想过如果真有时光机的话,我希望能够回到唐代,可以是初唐,也可以是盛唐,也可以是中唐,晚唐的话不太想来,因为晚唐的时候它已经遭受了兵劫,受了战火的侵蚀,就像一个受了重创的老人,望之总会让人觉得心有不忍。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如果能来到唐时的长安,邂逅一下正在喝酒的李白,找到白居易喜欢吃的那家胡饼店,走过韩愈抱怨过的下过雨的街区,看一看灞桥的柳,曲江的花,骊山的雪,是很有意思的事。
除却诗人和侠客,长安城还有一个我最崇拜和喜欢的人,不是李白,是玄奘法师,玄奘法师的声名被《西游记》所掩盖,他们都以为唐僧是唐三藏,但是那不代表玄奘法师,玄奘法师应该是中国佛教历史上一位不可忽略,功德非常广大的一位高僧,他集取经、译经、开宗立派一生。我笑说他是中国最成功的偷渡客,没有之一。因为他当年出家之后遍阅经文,遍阅经文之后他发现当时的经文有很多错漏之处,作为一个高级的知识分子,你所学习的东西,包括信奉的宗派,包括佛学知识,产生了一些反映跟想要继续去追求的,但是因为当时边境有战争,国家不批护照,他没有办法,他就只能偷偷离开,最后在印度学成,被印度人封为大乘天,然后又载誉归国。
当然他一路非常辛苦,九死一生,也经历过高昌国王的盛情邀请,也经历过逼迫。高昌国王开始想逼迫他留下来当国师不成,他以绝食相抗,国王见他真的是心意坚决,最后认他为御弟,送他离开。这也是唐御弟这个称呼的一个原因。玄奘法师一路在一些小国说法,后来到了印度继续学梵文,研究《瑜珈师地论》,回国之后又在唐太宗,唐高宗的支持下开始译经,他所开创的宗派就叫慈恩宗,也叫唯识宗,对大乘佛法在中土的传播影响非常大。
我想说的是,在我心中现在的西安,那时候的长安,不仅仅是一座诗意之城、诗歌之城,它是当时全世界的文化汇集的地方,美好而壮丽,具有包容的魅力与魄力。如王维诗中所赞美的气象: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每个中国人一讲到盛唐都会心潮汹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长安。假如大家稍有留心会发现很多的诗人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按现在话来讲他们都是漂在长安求取功名的,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诸如此类的表达。每个人说起长安就好像自己的家乡一样。李白就是其中鞘翅。
李白的出生地是吉尔吉斯坦,在唐称碎叶城,严格意义上说,他属于唐朝管辖区域内的中国籍华侨。我去新疆之后,我新疆的朋友特别认真的跟我说,李白一定有维族血统。因为李白五官长得不太像汉人,个子高,特别爱喝酒,也爱打架,任侠使气,这些特点都具有少数民族的特点,所以我维族的朋友坚定觉得李白一定是有维族血统的。
李白五岁的时候随着他的父亲回到国内,定居于四川江油,在大匡山学习,经过了学习,包括学武之后,他决定出蜀,到湖南和湖北,最终他想抵达的梦想之城的是长安。
他的长安之行不是一帆风顺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在他第二次到长安的时候才有的待遇,第一次在长安城因为不遵守治安制度,跟一些地痞流氓打架被抓了,好不容易他的好兄弟们才把他捞出来,然后他灰溜溜的离开,第二次他经过道士吴筠、贺知章等人的举荐,以特招的方式,当了翰林待诏。
为什么李白不走科举制度呢?一来是唐代讲究门第,商贾之子不能应试,二来科举制度最难考的是进士,进士要正儿八经读书的,所以白居易说五十少进士、三十老名经,什么意思呢?进士特别难考,能考上的都是学富五车的。白居易是学霸。李白是不是学渣我们不清楚,但他有一个身份,他是商人之子。一定意义上,这个出身阻挡了他的科举之途。所以他只能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