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度,国产影视市场似乎又进入了间歇性的倦怠期。
各类作品出的不少,但有口碑的却寥寥。
唯一被大家看好且有水花的,或许就是这部11月新出的权谋大剧——
《鹤唳华亭》
改编自网络作家雪满梁园的同名小说,古代权谋+言情的题材。
故事讲述的是南齐太子萧定权(罗晋饰),
外有一代名将的舅舅顾思林(刘德凯饰)力撑,
内有清流领袖的大儒太傅卢世瑜(王劲松饰)支持。
却被皇帝萧睿鉴(黄志忠饰)忌惮打压。
为制衡太子,皇帝纵容庶长子齐王(金瀚饰)对储君之位的觊觎。
不为皇帝所爱,手足又步步紧逼、陷阱不断,萧定权在冷酷宫中如何生存下去?
剧中人物关系表奉上
说实话,这故事不算新颖。
尤其是被皇帝忌惮不受宠的太子这一人设,
与《琅琊榜》中死于狱中的祁王殿下萧景瑀,更是如出一辙。
于是这部剧一上线,不少观众都是冲着“《琅琊榜》前传”这一别号而来。
影妹也慕名前来。
可是剧一上线,影妹才发现,
服化道的话题热度甚至都盖过了剧本身。
的确,从细节来看,这部剧的服化道确实非常讲究。
道具上,一场“点茶”戏。
“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中,指绕腕旋。”
完全还原了《大观茶论》中的手法。
服装上,
方心曲领和貂蝉冠式样的官服,亦是有据可考。
不说大的,就连剧中毫不起眼的各类小物件,也看得出主创们对于还原历史的追求。
精致吗?
当然。
不过细节做得再周到,却还是有个难以忽视的问题:
不伦不类。
拿服装来说,单拎剧中每一个人的服饰妆容都无可挑剔。
可合在一起,却总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最后一位豆友解答了影妹的疑惑。
“虽是架空剧,但服装像是借其他剧组拼凑而来,同时出现了五代、隋唐、宋、明的服装,看得人十分别扭。”
这么一说,确实是这样。
上一秒,还看到身着北宋服饰的官员。
下一秒,就出现了唐代的齐胸襦裙。
紧接着换到下个场景,官员们又一起穿越回了秦汉时期。
虽然是架空剧,但全组凌乱多变的服装,还是令观众十分疑惑。
这究竟以哪朝哪代为依据?
同样令人疑惑的,还有选角。
一众老戏骨不用多说。
王劲松的大儒风范:
刘德凯的武将气势:
还有黄志忠的饰演的皇帝,不怒自威。
老演员们有着多年经验,对于人物的把控能力,不用赘述。
剩下的,就是一众年轻演员。
没错,影妹着重要说的,就是罗晋饰演的太子萧定权。
年龄设定二十出头。
可扮演者罗晋今年已经37岁。
尴尬的是,一众配角中还有罗晋曾经的银幕情侣,苗圃。
可在这部剧中,她的辈分高出了罗晋的太子一头,饰演皇帝宠妃。
更尴尬的是,在剧中,罗晋要喊金瀚和郑业成“哥哥”。
可现实中,罗晋且比他们俩大11岁。
年龄上的胡闹,
出戏,是一定的。
显然罗晋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采取了自己的办法:
用表演来弱化年龄上的违和。
于是大家看到了罗晋从第一集哭到了第五集;
用撒娇的语气和宫人谈天。
20出头的年纪,应当如此。
可总觉得哪里别扭。
一张经历经时光的脸,怎么也无法演出天真。
或许这正如老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所说,
选角,“像”比“演”更重要。
就像章子怡那张争气脸怎么也演不了低三下四的妓女一样,
罗晋就算保养再好,也失了“像”这个先机。
再说剧情。
相信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人都对《鹤唳华亭》“剧情多反转”这一点早有耳闻。
拿第一个事件“冠礼之变”来说,
萧定权将行太子冠礼,齐王萧定棠为破坏冠礼仪式。
写了一份太子的罪责,准备让吴内人在冠礼当天把书罪卷轴扔下城楼公布于众。
而太子却提前收到张尚宫的消息,准备将计就计。此为反转一。
可谁知,冠礼当天,卷轴没有扔下来。
反倒是张尚服被吴内人推下城楼,身旁还有一张齐王早就准备好的认罪丝帕,指认太子嫁祸齐王。
而吴内人则是安全离开并打算烧掉卷轴。此为反转二。
正当太子百口莫辩时,张尚服醒了过来,可她却一口咬定是所有事皆系太子所为,随后咬舌自尽。此为反转三。
可张尚服死前留下了卷轴所在的线索。此为反转四。
太子很快找到了卷轴,但发现,这个卷轴是空的。
与此同时,吴内人也被人杀人灭口。
罪证坐实,为保一宫宫人,太子不得不于大殿上承认错误。此为反转五。
就在太子因错即将被发配,所有人都将太子往绝路上逼时,
太子一记反杀,亮出了一早就准备好的人证物证,没有死的吴内人和无字卷轴。
逼得齐王承认所有罪行。
你以为到这里就完了?
并没有。
事后,编剧借皇帝之口告诉观众,那个卷轴其实是一个字都没有。
而吴内人也是早就说不话来,无法指认。
再后来,皇帝找到了吴内人没有来得及烧的卷轴,其中所书皆是齐王夸赞太子的话。
按照原剧情的讲述,是不是听起来很复杂?
一个简短的卷轴,竟然层层剥茧,弄出这么多弯弯绕绕出来。
不过捋捋会发现,这本来就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儿。
故事一共三个卷轴,一副齐王准备的空白卷,一副太子准备的空白卷,一副太子冒写的贺礼卷。
如果没有发生张尚服坠楼一事,吴内人扔下来的就是齐王对太子的贺词,皆大欢喜。
可齐王就是紧咬不放,于是才闹出了之后的种种。
三集的体量,近十次反转,看得观众连喊窒息。
信息量之大,节奏之快,不得不佩服编剧的心思。
但怎么说呢?
成也反转,败也反转。
好的反转是什么?
是能够从之前已经讲述铺垫好的剧情中,找到反转的契机。
比如早期的《名侦探柯南》。
每一次柯南解析案情确认嫌疑人时,
这其中的破案线索不仅编剧知道,观众也在之前的剧情中看得一清二楚。
所以就算剧情突然出现反转,也都能自圆其说,俱在情理之中。
而《鹤唳华亭》中的反转。
更像是有一只上帝之手开了暂停键,随时补充之前没有交代到的剧情。
这样一来,留给反转的机会是多了。
但相对来说,人物的动机却变得不明朗起来。
明明上一秒还在为自己的处境担忧,下一秒,却立马亮出底牌出奇制胜。
一来一回之间,情绪转变太过突兀。
为了反转而反转,
编剧这一招炫技,实在炫错了地方。
看完前六集可知,这样的反转也继续延续到了下一个事件“科场舞弊”中。
如无意外的话,可能这60集,观众都要在云里雾里中看完。
抬眼一看这部剧的简介,权谋大剧。
的确,父子君臣、相互倾轧,这部剧中,权谋的一切都有所体现。
可这难道就是观众想要看到的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各类国产剧扎堆兴起。
女主宫斗剧《甄嬛传》火了,就有了《芈月传》、《如懿传》,《延禧攻略》。
男主权谋剧《琅琊榜》火了,就有了《天盛长歌》、《鹤唳华亭》。
既然梅长苏斗火了,那我萧定权一定也行。
于是尔虞我诈,诸子夺嫡,一切权谋的要素都往上堆。
我不仅斗了,我还斗出了花样,斗出了出其不意。
反转,一集七八个也不嫌多。
与此同时,服化道、老戏骨一个也不能少。
似乎这样就能复制《琅琊榜》的成功。
可是《琅琊榜》的成功,真的是因为这些吗?
除了优秀的服化道和演技卓群的老戏骨之外,
《琅琊榜》的成功,在于每个人物都能立得住。
不止梅长苏萧景琰,就连谢玉夏侯爷这些一般意义上的“反派”,人物动机都一目了然。
不是单薄的坏,而是各有各的苦衷。
它会让你在一瞬间相信,历史上似乎就是有过这么一个人物。
还有剧中所传递出来的思想。
无论是洗刷冤屈的梅长苏还是坚持正义的萧景琰。
这其中传递出的信念,这种由人物诠释出的赤子之心,
与大多数人内心深处所坚持信仰的,一般无二。
所以共鸣。
所以感动。
可看看当下这些权谋剧。
“权谋”二字,更像是一堆外行政治家的幼稚阴谋论。
“俄罗斯套娃”式的权谋,一遍又一遍玩弄着观众的注意力。
为了权谋而“权谋”,完全忘记了一部优秀作品最该具有的精神内核。
影妹还是那句话,
好的作品,其实不在于呈现给观众的多少。
而是在于,观众能够接收的有多少。
有共鸣,才有爆款。
然而明白这一点的国产权谋剧,
还是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