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觉得,今天的中国太缺少好的教育了,我们都是“有知识,没文化。”–田朴珺《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
用这样自黑尚有用力过度嫌疑的言辞来形容一国之同胞,口气之大令笔者不禁想起了当年的凤姐,有资格这样说的人大多笃行慎言,不会造此石破天惊之语,那作为亿万富豪–之妻兼“作家”的田朴珺女士,当真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我承认田女士还算漂亮,情商也够高(不高也泡不到钻石王老五),文字功夫也还在线(不然何以被称为“作家”?),但是,她对于“贵族”的理解貌似跟李湘女士的“富养女儿”处在同一境界。
田女士眼中的“贵族范”
笔者欣赏了一下田女士田作家的大作,大概就是一篇与英国上流社会打交道的日常笔记,匆匆总结了两点:
第一,英国很好,英国人很有素质。
“贵族精神在英国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在另一位朋友家,我需要WiFi密码时,管家用手托着一个小银盘,就像《唐顿庄园》里的场景那样,不是直直地递给你,而是把银盘非常优雅地一转,转到我面前,银盘上放着一张折得非常精巧的纸片,打开来就是WiFi密码,神奇的是,管家为你服务的整个过程都是无声的。”
▲笔者的结论是:原来英国贵族也怕别人蹭网
字里行间并不掩饰自己对英国的向往,扑面而来的贵族气息令田女士陶醉而又自惭形秽,原来国内富豪们的花天酒地还是太low了。一个银盘就能体现出“贵族精神在英国得到了最好的传承”,还真是火眼金睛,见微知著啊。
第二,国人很没素质,而我在寻求改变。
我们甚至都没有多少素质。我知道我没有,所以我要去学… …
好吧,如她所言,我们的父母从未教过我餐桌的多少礼仪,也许他们也不够了解,但这并不值得我们去说三道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活法和担当,父辈作为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到国家复兴,小至子女培养上耗尽了他们毕生的精力,如此我们唯有尊敬而非诋毁。
我想这个群体肯定包括了田女士的父母吧。
总结一下,田女士对于陷入了对于英国的迷恋和不可自拔,隐约透露出一种高高在上的俯视感,俨然将自己也当成了“贵族”。
被群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谁都不会承认自己没文化,没教养,至于深层次的原因,说起来可能会有些伤人。
词不达意,逻辑割裂
前曼联功勋教头弗格森1999年被英国皇室授予下级勋位爵士(Knight Bachelor),英国人尊之为Sir Alex Ferguson,而非Lord(领主),可见田女士并非用词不准确,而是被老外的矫情给华丽丽地歧视了。
▲这是英媒的配图,请看称呼
至于索要WiFi密码一事,笔者真没看出来银盘端出的密码条高级在哪里,口述又是如何不堪,这其实是田女士脑补的鄙视链而已,倘若是万科的年会,公示密码或者礼貌告知想来并无不妥之处,或者拍一大群人端着银盘出来?
至于在那个“哈利波特式老房子”的聚会,何以从“邻座都是贵族”推导出“中国太缺乏好的教育”呢?田女士又算哪边的?
所言和所欲言之间的割裂如此,水平可见一斑,明明不是什么贵族,却总把贵族挂嘴边,继而去教化自己眼里不是贵族的人。2015年,中戏成教班都没拿到毕业证的田女士创办了承礼学院,正式成为了田老师,主要教授上流社会贵族礼仪。
田女士曾故作神秘地告诉我们:礼物的价格标签要一定撕掉,因为礼物的好坏明眼人可以看出来或可以查到。
笔者是做不到了,偶尔买些稀罕水果送人都要把详单放进去,生怕对方不领情,难怪我当不了“贵族”。
至于跻身贵族的费用则很有超市促销的特色:990000,大概是英国当地华人开价的十倍。
▲承礼学院开学典礼
那效果究竟如何呢?
这样一个独立、有主见、有思想的创业女性,值得获得上天的眷顾,天赐大师同行。
这段话出自红蜻蜓鞋业的董事长钱金波之口,作为行业领头羊负责人和《中国鞋履文化辞典》主编,他曾励志将皮鞋厂做成中国的LV,也对王石和田朴珺夫妇崇拜有加。
好吧,上市四年之后,钱总的红蜻蜓市值从120亿成功到达了现在的40亿。
进过大观园,还是刘姥姥
《三代》一文体现出田朴珺女士摆脱旧阶层的急不可耐和彰显新身份的愿景过于明显,这是他遭到群嘲的另一个理由。
其实说得越多,反而越显得少见多怪。
我坐在一座哈利波特式的400年历史的老房子里,邻座都是贵族,让我想到中国太缺乏好的教育了。
关于欧洲的建筑风格,笔者只听说过巴洛克式、哥特式或者罗马式,至于“哈利波特式”究竟是什么来头?细思极恐。
▲《哈拉波特》剧照:田女士是去了这里吗?
小说版《哈利波特》是二次元配图,唯有电影中会出现房屋的场景,想来田女士可能是觉得她拜访的房子可能跟电影里的很像吧。
但是,虚构的场景和满座的“贵族”们,就能令作者想到“中国太缺乏好的教育”了吗?田女士对于欧洲建筑文化的认知,仅仅局限于电影吗?
▲小电影《跪族》中的范伟
抛开细节不说,这其实是新富阶层的通病,中国的富豪们逐渐摆脱了挥舞人民币、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以及报复式购物的炫富初级阶段,他们开始追求起“讲究”的贵族生活起来。
比如田女士,开口闭口都是自己和贵族打交道的经历,并俨然也将自己当做了中间的一员,居然凭空臆想了一条鄙视链并借之俯视众生了起来。
其实,这与土豪的炫富有何区别呢?真正的贵族从来都不止于外在的讲究,而是内在的修养,这是需要时间来打磨也不能肉眼所见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培训学校所能教得了的。
总之,英国并非不好,国人也不见得素质就上去了,但这种凭借几趟旅行后就“见贤思齐”,数典忘祖的牵强无知,并试图用有限的经历来解释泛化的普遍现象,加之逻辑割裂,不知所云,试问有谁会服气呢?更何况,尊重他人乃是内心修养的表现,笔者所感却唯有高傲,没有自省。
“贵族”一词对于国人而言已经很陌生了,数十年前曾被定义为肥肠满脑、五谷不分的腐朽阶层,而当下所见则是一个个冠名为“贵族府邸”、“贵族庄园”等广告不说人话的楼盘或者别墅区,所能理解的贵族生活也就是花天酒地、住豪宅、开豪车、玩马术和打高尔夫。
其实这些都不能叫贵族,充其量是“暴发户”而已。
说说“刑不上大夫”
中国贵族诞生于遥远的原始社会末期,在向阶级社会的过渡过程中部分人垄断了部落的权利和财产,从初步脱离生产逐渐走向专职管理,最终演化成了高高在上的特权阶级。
但如果认为他们所凭借的只是对于下层的洗脑和祖上的恩荫,那就太片面了。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孔子
解释一下前面这一句,孔子作为资深的《周礼》拥护者和道德洁癖家,貌似这是一句维护等级秩序的宣言,其实是不尽于此。
▲银盘里放的不是WIFI密码,而是一把短剑。
所谓“刑不上”,并非“不上刑”,任何人犯了错误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孔子只是想说精英阶层不能被“刑”所折辱,这样会引发下层的不安和躁动。
至于“大夫”犯错了怎么办?很好办,一杯毒酒、三尺白绫,都可以体面完成谢罪,何必等到“刀笔吏”或“刽子手”的百般羞辱呢?自己要识趣才好。所以先秦古人动不动就抹脖子,皆无外乎此。
礼的表象和实质
这个“礼”并非田女士说的礼节,中国人说的“礼”乃是《周礼》,这是一套完整而苛刻的贵族行为准则。周公当年发明的这套东西是对于宗法分封制度的补充,通过整齐划一的行为和礼仪规范来强化各等级贵族阶层对于自身权利和义务的定位。
久而久之,“礼”就摆脱了行为上的定义,成为了真正镌刻在内心的道德规范,想要跟平民划清界限,贵族的骄傲绝不会停留在吃穿用度上。
后人看不懂宋襄公为何在泓水放任楚军过河列阵,而非“半渡而击之”;不也明白繻葛之战郑庄公为何要放周天子一马;不理解齐桓公为何能通过“尊王攘夷”令诸侯臣服;更想不通子路为何要选择如此不可理喻的死法。
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左传·哀公十五年》
子路在帽子被打掉后作出的选择,很好的体现了贵族式在死亡面前的从容不迫,这不是迂腐,而是教养,或者说贵族风度。
原因很简单,我们眼中的做作,却是古人的圭臬。一名真正的贵族绝不会随意的指手画脚,而是用行动甚至生命来诠释何为高贵。
责任和义务:贵族不是那么好当的
先讨论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只有权力没有义务的法定群体?
有肯定是有的,但不可能长期存在,因为这是对于社会平衡的巨大冲击。古代贵族也是如此,他们有保守的特质和天生的特权,但也有优雅、勇武和担当的一面。
贵族的第一要务乃是勇敢。武士们都是贵族,即出生于大夫之家和诸侯公室的子弟,而带头冲锋陷阵的则是国君或者执政,大家都以执戈披甲为荣,整本《左传》都翻不到一个临阵脱逃的将领。
秦国国君选拔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择勇猛者立之”,楚共王以继位五年未能发动战争为耻,军队有着军覆则将亡的传统,阵亡的楚军主将有城濮的子玉,鄢陵的子反,湛阪的子格和垂沙的唐蔑… …还有乌江边上的霸王。
也许,战场才是贵族最好的归宿。
贵族精神的第二条则是勇于承担,重视荣誉甚于生命。所谓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自古皆然,贵族在享受特权的同时,也意味着关键时刻必须挺身而出。
先轸曰:“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免胄入狄师,死焉。–《左传》
这是晋国人先轸(城濮之战主将)的遗言,他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式攻击并如愿阵亡。在此之前他干了一件后世所有以“尸谏”为标杆的“清流”们想干而不敢的事情:因为听信怀嬴之语放跑了殽之战中晋军辛苦擒获的秦国三员大将,他劈头盖脑地将年轻的晋襄公骂了一顿,说道激动处干脆朝着国君脸上吐了一口浓痰… …
▲从容就义的难度远高于慷慨赴死
先轸是先秦贵族的典范,直言进谏不惜性命乃是臣下的职责,但思及自己犯了冲撞国君的错误,“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即冒犯了君王却没有遭到惩罚,故而选择了以死谢罪。
慷慨赴死,才是专属于精神贵族的从容。
出门不带钱,除了做爱亲力亲为,其他都生活不能自理。–冯小刚《大腕》
用物质和讲究来形容逝去的贵族精神,这才是以田女士为代表的阶层经常陷入的误区。
物质和精神:外功和心法
田女士自然是不缺钱的,对于“礼节”的向往也可以理解,但通过一捧一贬来彰显自身的“境界”,不过是高端的炫富罢了。当浮华的外表被无情撕下之时,伪装者的一名不文也将公之于世,唯有内心的高贵才是真正支撑的心法。
▲为何叶先生被称为真正的贵族?可自行搜索
不管是豪华游艇、限量包包或者西餐礼仪,或者是开口闭口的“贵族”,这些都远不足以彰显所谓的“贵族”身份,反而显得面目可疑起来,完全没有朱元璋不肯与朱熹攀亲而自称“淮右布衣”的豪气。
境界没到位,装备都穿不上去,三代养不出的贵族范显然不可能被田女士通过旅游和培梦呓而习得,一个人的钱包钱、知识面、教养和性格、眼界见识,甚至是心灵的升华,无不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发酵,又何必强言呢?
看来,在钱和人脉之外,田女士梦想的“阶层跳跃”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结语:精神世界的丰富与自由,决定了人的气质
从田女士最后的结论而言,所言也并非一无是处,中国人在百年积弱后的复兴阶段,财富积累的速度的确超过精神层面的升华,的确曾经让人看了一些笑话。
但凡事总还是有个过程吧,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时间的推移会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底蕴,这是一个不可压缩的过程,而我们在二十多年前尚在跟韩国并驾齐驱。
孔子也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田女士的财富积累是一条不可复制的捷径,甚至都没必去羡慕。选择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孜孜不倦来丰富自己,提升境界,这比意淫世界中的贵族生活要有意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