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渝地区, 为防战乱和匪患而结合地形修筑山寨城堡具有悠久历史。位于重庆市合川区的钓鱼城,以其地势险峻、固若金汤,让所向披靡的蒙古军队及其大汗蒙哥折戟于此而举世闻名。而同样位于合川区,钓鱼城东北方的涞滩古镇,作为一座以军事防御为主要功能的城镇,同样极具特色。
涞滩之名因渠江险滩名涞滩而来,位于重庆合川城东北42公里的渠江西岸,是古代秦巴山区通往四川盆地腹地的交通要道,也是扼守水陆交通于一方的战略要地。但这里最早则是因渠江水运之利而兴盛,至宋涞滩始建镇,成为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清朝嘉庆至同治年间,由于战乱频繁而大规模增加城防工事,从而形成了军事防御重镇的格局,保留至今的涞滩瓮城,于西南地区首屈一指,实属罕见。
涞滩的先祖在修筑城寨、寺庙之时,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地势之利,为既安保一方平安,又充分发挥渠江水运之利,将涞滩分为相互独立的二处,即有上、下涞滩。下涞滩在渠江西岸,紧靠渠江码头,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公元 965 年),距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有街一条,两侧民居多以前店后宅的形式出现。下涞滩古场,曾是八百里渠江沿岸盛极一时的繁华水码头。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水上运输的退化,加上为防止战乱和匪患,在咸丰年间,涞滩人在场镇后的鹫峰山上,又修建了一个被称为“上涞滩”的场镇,于是,下涞滩逐渐冷清下来。“上涞滩”就是今人所称的涞滩古镇。
三面临崖,易守难攻
古镇东临渠江,盘踞于高出江面 80 多米的鹫峰山上,占地0.25 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山寨城堡式场镇。就像其他巴蜀地区的要塞堡垒城镇一样,涞滩古镇同样选址于四川盆地中到处都有分布的方山上,整体呈西高东低的态势其山顶平阔,东、南、北三面为悬崖峭壁,地势险峻,远远望去有如一座天然形成的城郭,远比在平地上建造的城池险要,独西面连接平坝水田,有水利之便,同时又为防御战乱、匪乱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
涞滩镇面向平坝的西面的城墙原为乱石堆砌而成,防御能力有限。清嘉庆四年(1799年),为防白莲教起义军,当地民众集资加固城防,拆除了西面原有乱石寨墙,代以条石砌筑,将场镇团团围住。修筑了高 7. 6 米、宽 3 米、长 400 米的城墙,从而完善了“上涞滩”堡寨的建设。整个城墙城门体系无不依地势险要的悬崖陡壁而建,踞崖一侧,门边或危石累累,或城墙高耸,只有一条在陡坡上开凿的小路与城内相连,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咸丰年间,为了抵御匪患,涞滩镇城池在大规模维修中还在西门外加筑了瓮城,使得其更加坚固。涞滩瓮城城门共有八道,十字对称的四道城门为人行和车马道,其余四门为半封闭状态,主要用于驻兵及存放兵器等,大有“瓮中捉鳖”之意。其平面布局近似半径约 15 米的半圆形,因非官方筑造,外墙由九段长短不一的之墙面相连而成,瓮城门与西寨门有5°的偏差,这些不规范的做法使肃杀庄严的瓮城也透露着乡土的灵气。现存西城门上的中寨楼,单层三面悬山顶,石木穿斗结构,青瓦屋面,是典型的川东民居风格,如此创举也体现着民间匠人自由实用的思路。
涞滩古镇是居民为防匪乱而筑,寨内的防御设施为长期驻守作了充分的准备。镇内水塘若干,良田成片,饮用水、农田灌溉以西侧平坝小溪为用,为长期驻守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另外在城内顺城街东部还设有太平池,作消防水池之用。
因地制宜,布局巧妙
在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内,作为场镇的涞滩逐渐形成了以主街顺城街为骨架的鱼骨状建筑格局,民居前店后宅依主街分布。顺城街由西向东顺势而建,两侧联系着东西城门,向东南出小寨门可通下涞滩,总长 300 多米,是水陆交通转换的重要通道和城镇中主要的商业活动带。在顺城街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寺庙建筑群,历史悠久,香火不断,成为当地民众的主要活动场所,其布局与街道关系密切。正是这样由点成线,自由散发的生长,从而形成了场、佛、寺、庙等多功能活动复合、充满生机活力的街巷结构,因势利导,亦壮亦秀。
顺城街沿街建筑多是木结构穿斗青瓦房,古朴典雅,错落有致,且挑檐深远,出挑二道三步架,形成檐廊,乡民习称“凉厅子”。如此建造,增加了商业服务面,使街道成为一个风雨无阻的全天候闹市。同时,凉厅子不仅使乡民赶场夏无烈日蒸晒之苦,雨无步行湿脚之忧,同时街心、檐廊、天井形成了冷热空气对流,改善了街道空间的小气候,缓解巴蜀地区闷热潮湿的气候环境。涞滩传统场期为二、五、八,每至赶场日,附近村民聚集于此,络绎不绝。街面上、檐廊下、城外的道路两边,谈笑风生,吆喝买卖,热闹非凡。
因为地形所限和商业活动的要求,涞滩民居中少有规模宏大的豪华宅第,多为窄面宽、大进深,前店后宅或上店下宅的“竹筒式”住宅,当然住宅内部也不乏尺度宜人的天井、庭园,这些小院大多位于店铺的后面,或直接从铺面进入,或由长长的廊道相联,地面青石板铺砌,点缀花草盆景,为居民求得一方祥和、宁静的空间。二佛寺、文昌宫等公共建筑则均采取轴线对称的院落式布局,同时充分因借地形地势,形成独具特色的格局。
涞滩古镇内庙宇建筑始建于唐,兴盛于宋,有“九宫十八庙”之称,是佛教信徒集中的据点。众寺庙中以二佛寺最为出名,它位于古镇主街顺城街二佛巷一侧,是当地民众的聚会、文娱活动、祈祷的公共场所,一千多年来一直香火鼎盛。因地势高低之别,整个佛寺分上下二殿,上殿位于山顶平坦处,下殿则是临崖而建,两殿各有自己独立的山门、殿宇甚至围墙,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建筑群体;同时上殿下殿又通过牌坊、广场和建筑的形式、装饰联系在一起。古代雕刻大师以下殿三面环崖壁之利,迎面雕刻一尊高达 12.5 米的雄伟大佛,人称“蜀中第二佛”,并以之为中心总揽全局,巧妙地缔造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禅宗道院,其摩崖石刻群雕是古镇宗教文化景观的集中表现,具有深刻的二佛禅宗文化内涵,是集中反映唐宋时期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艺术的结晶。
每逢农历二、六、九月的十九日,为二佛寺的传统庙会。会期当天,常由商贾集资,请戏班到祠庙戏台唱戏,还有涞滩地区传统的踩台、堂戏等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百姓安康。演出时间少则几天,多则月余,热闹非凡。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原文始发于:涞滩:悬崖边上的山寨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