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丑书”的争论,一些对书法似懂非懂的人,见到自己不喜欢的、自己看不懂的书法就斥之为"丑书"。)
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卷》 局部
“丑书”源远流长,是书法发展的最高水平产物之一
沃兴华先生的一封道歉信,在书坛引起很大波澜。当沃兴华的《形式与构成:沃兴华书法展》消息一出,有些所谓书法人士就在网络上制造了铺天盖地的负面评论,沃兴华书法展被叫停了。这个事件在书法界成了一个标志性事件,关于丑书的各种各样的争论因此达到了一个舆论上的高潮。
关于“丑书”的争论,由来已久。目前,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在媒体评论和现实生活中,一些对书法似懂非懂的人,见到自己不喜欢的、自己看不懂的书法就斥之为"丑书"。当然我这里说的"丑书"绝不是那种没有任何传统书法功底靠哗众取宠的"江湖书法",像最近的针管喷墨等根本不在其列。这些根本和书法不沾边,也谈不上丑美,顶多是行为艺术。
(沃兴华书法作品)
其实,美丑没有绝对的界限,既然大家都管这些书法叫“丑书”,我们姑且就这么叫。但要讲清楚,这里所谓"丑书"是指有传统功底,有艺术探索精神,有审美追求,但审美取向突破了大众的审美眼光,一时不能被大众欣赏,或者不能被一些对书法研究和学习不够的人欣赏,被斥之为"丑书"。
甚至,这些人将书坛泰斗沈鹏称为当代"丑书"的始作俑者,胡抗美、刘洪彪、曾翔、王镛、沃兴华等这些当今书坛的领军人物成了丑书的代表人物。经常上今日头条浏览的朋友会发现,只要是这些人的书法作品一发表,下面跟帖评论几乎是一片"丑书"的呼喊声,甚至有谩骂味道的语言,甚嚣尘上。
(沈鹏先生书法作品)
靠背后骂皇上,提高不了自己的地位。肆意攻击书坛,攻击书法家,也提高不了自己的书法。倒是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别人的长处,才是提高自己的根本。如果我们深入的看,会发现,你可以不喜欢这些所谓的"丑书",但如果你完全否定它们的价值,不懂这些有传统功底、富于探索精神的书法作品的探索意义和审美意义,那就不是真的懂书法。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成因很复杂,但笔者做了一些研究,谈一些看法。
我觉得,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有几个基础问题需要研究明白。
(刘洪彪先生书法作品)
一、书法是个门坎很高的艺术,现在却被变成了“大众艺术”,形成了"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的局面"。
其实,书法从一开始就是小众文化。最初的书法是在士大夫文化人阶层出现和流行的,而且即使是在这个群体中,真写的好的人,也是凤毛麟角。书法需要很好的综合修养和艺术修为,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艺术。就像现在不是谁都能欣赏交响乐,也不是谁都能欣赏书法。可是,对于交响乐,品头论足的人确实不多,因为大家都公认这不是个已经普及的艺术,都愿意承认自己不懂。但对书法则不然。只要识字,就认为自己有资格、有权力评价书法。
(胡抗美先生书法作品)
我们现在消灭了文盲,只是从识字的角度。书法不是简单的写字;识字,也不代表懂书法。用毛笔学“写大字”,顶多叫开始学书法,绝不是在写书法。当代人对书法审美的启蒙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人们现实生活接触最多的是印刷体和唐代楷书(简称唐楷),印刷体也叫仿宋体,唐楷最常见的是欧体、颜体、柳体、赵体,我们现实生活中除了书本的印刷体,就是写对联最常用的楷书,因此,很多人认为只有写的像印刷体和唐楷的字,才是好字。也才有了后来田楷成了大众热捧的对象。
其实,印刷体不是书法,更不是艺术。唐代楷书是书法,在书法的结体法度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唐楷只是书法艺术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它不是全部书法的审美标准,而且,不能不承认,唐代楷书让书法进入了一个僵化、呆板、了无生趣的死胡同。现在主流的书法理论已经明确承认,楷书不是书法的唯一基础,也不是书法入门的最佳途径。楷书近乎僵化的特点,使它已经贴近工艺化,一不小心就离开了艺术。
(田蕴章先生书法作品)
现在,一些植根传统又富于创新的作品一出现,很多人就大呼"丑书",有的还喊,写幅楷书来看看。其实这无异于武术大家在表演高超复杂的武术套路时,旁边的看客喊,你有本事踢个腿看看,一样可笑。别人不说,就说被人攻击最甚的曾翔、沃兴华,他们几乎遍临名帖,即使是行楷书的功底也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如果就是保守的书写,他们的书法地位也是很了不起的。只不过,他们希望有所突破,有所开拓,他们也知道有风险,有可能因此身败名裂,就单单这种对艺术追求的勇气,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说书法是小众文化,没有任何贬损大众的意思。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小众文化,离开了特定的人群,就成了问题,成了大家不懂的东西。就说大家最常见的做饭。炖肉是大众文化吗?我们随机找100个人,真会炖肉的未必有几个。几乎每个人都能把肉做熟,但真做出正宗的红烧肉、东坡肉、真能把炖肉研究的很明白的,其实还是小众。小众文化也是可以学习的,就像一个演员要想演好医生需要亲身到医院体验生活,要演好农民需要到农村摸爬滚打一样,要写好书法,要懂书法,就得深入研究书法产生的时代,多读书,多研究书法经典产生的文化土壤,这道理都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关键是要承认自己不懂,只有承认不懂,才是懂的开始。就怕不真的懂,又瞎起哄。
(胡抗美先生书法作品)
二、书法的审美既有审美标准,也有审美偏好。要允许不同风格的存在,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并不代表就是不好的东西。有包容,才有发展;学人所长,才能不断进步。简单的否定别人,只能是妄自尊大,是井底之蛙。
书法是有审美标准的,书法的审美标准来自于书法史中的经典元素,来自几千年书法传承形成的审美取向。看一幅作品好坏,不仅要看它和古代作品的相似度,也要看它本质上是不是取法经典,是不是符合经典的审美取向。当然这个经典是指的整个书法史,而绝不是仅仅限于唐代,仅仅限于唐楷。
(刘洪彪先生书法作品)
书法的审美,简单的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用和古代作品的相似度衡量作品,这是最低层次的,是表面的,也是最容易欣赏的。比如一看就是临的谁的什么帖,甚至形似也神似。第二个层次,更进了一步,是点画都来自于古代碑帖的元素,但把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之后,很和谐,而且扑面而来的有了个人气息,这就有了个人风格和性情。第三个层次,也是更高的层次,就是按照书法经典的审美取向来行笔书写,写出的作品既符合古典书法的审美标准,又有耳目一新感觉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融合众家,在线质、墨法、章法上虽然都根植传统,但又有了新的突破。比如,沈鹏先生的书法,刚劲中有柔婉,统一协调中有变化莫测的神秘,他的线质,有篆隶的刚挺,他的结体无疑也有魏晋之风韵。胡抗美先生的作品,他的狂草线条奔放不羁,很难看出是古代经典的哪帖哪家的线条,但又分明有张旭的狂放,怀素的刚劲,黄庭坚的险峻。刘洪彪先生的草书,他的点画,从古典碑帖里直接对号入座,很难。但他的点画又分明来自北碑的厚重苍茫,他的流畅使转,娟秀委婉的一面,又分明有张旭怀素和二王一脉的影子,他的章法,有了明显的现代气息,对书法形式是个很大的推动。就是人们争议很大的沃兴华先生,他无疑也是在努力探索把北碑的苍茫厚重引入到草书中,把厚重苍茫和流畅使转放在一起,以冲击草书的轻薄飘浮。他们都有深厚的古典功底,都踢过腿,站过桩。甚至于他们都能写很好的楷书。但他们没有停步,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
(沈鹏先生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除了符合审美标准以外。每个人的审美,还有自己的审美偏好。同样都是美的东西,就像美食,同一款美食,有人喜欢的不行,有人可能看到就反胃。一款美食,不能因为有人不喜欢,就被否定。书法也是。即使是经典碑帖,也会有人不喜欢,这是审美偏好在起作用。但你可以不喜欢这种风格,但不能否认它的价值和地位。如果你不喜欢王羲之的字,很正常。如果你否认王羲之的价值,就说明你对书法还没有入门。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轼《寒食帖》,是公认的三大行书,但又分明是三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是三种不同的美。
从书法理论的演变上看也是这样,也是在争议和包容中推动着书法的发展。现在被某些人推崇备至的楷书,其实在历史上也是很有争议的。米芾,现在都公认是书法史上了不起的书法家,就是哪些恨丑书恨得牙痛的人,也都佩服米芾。但米芾怎么评价楷书的代表人物柳公权呢?米芾说:“柳公权师欧不及欧远甚,而为丑怪恶扎之祖,自柳出,世始有俗书。”又说“柳与欧为丑怪恶扎之祖”。相反,对所谓"丑书",也曾经有人大力支持和提倡。明代草书名家傅山就曾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他的理论对书法的审美,有着深刻的影响。
(沃兴华先生书法作品)
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审美包容的历史。从甲骨文到现代书法,就是书法风格不断变化甚至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从散氏盘的天真烂漫,到李斯小篆的严整规范;从汉简的自由活泼,到汉隶的端庄大气;从魏碑的厚重质朴,到二王的洒脱飘逸;从二王的洒脱飘逸,到唐代的严谨森严,再到宋代的多姿尚韵,以至到明清的师碑复古,无一不是审美的跳跃,体现历史对书法审美的不懈探索,对审美偏好的巨大包容力,也因此使中国书法史丰富厚重,异彩纷呈。
对大众来讲,有审美普及和审美能力提高的问题。对于书法爱好者和从事书法专业的人来说,也有个审美包容的问题。艺术需要个性化,需要自己的审美追求。书法审美有一般标准,也有审美偏好。你可以喜欢你自己的风格,你可以有自己的审美偏好,但要有审美包容,不是你不喜欢就是不好,不是你不喜欢就是丑书。对书法来说,个人不是标准,个人只是个人。对书法来说,大众也不是标准,因为大众审美有时就是一群似懂非懂的人在起哄。
(王镛书法作品)
三、书法需要传承,书法需要尊重和取法经典,整个书法史都是学习书法的丰厚矿藏。但书法是艺术,要根植古人,也要师古开新。所有艺术都离不开创造。没有探索和创造,没有个人性情的表现和抒发,艺术就没有了生命。
书法如果总停滞在唐楷,还叫艺术吗?还有后来的苏轼的《寒食帖》、黄庭坚的《诸上座》、还有傅山、王铎等一系列各领风骚的书家和书作吗?即使在唐代,除了有法度森严的楷书以外,不也诞生了癫狂的张旭和醉乎乎的怀素草书吗?"颠张醉素"不也成了千古绝唱的草圣吗?我们回过头来看当代这些所谓的"丑书"的代表人物,他们无一不是既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又希望对书法有新的突破的书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所谓的丑书,无一不充满艺术活力,是对艺术真诚大胆的探索,是真正的书法艺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多元化的艺术探索的包容度不断提高,但书坛的一些人,以尊重传统为名,正在做一些阻碍艺术发展的事情,这是值得警惕的。
(刘洪彪先生书法作品)
目前,我们要真正实现普及书法艺术,任重道远。书法艺术好的发展氛围也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如果把一个小众艺术的评判交给大众,就像把交响乐和民间鼓乐班子放在一起,让大家投票哪个更好听一样,找不同的人群,肯定投票的结果不同。这里没有想把两者分出高低贵贱,但不同的人群的欣赏口味存在差异,这是没有疑问的。
审美是需要提高和引领的。书法小众艺术的特点使它对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有很高的要求,正是因为它的高品味、高格调,使它对大众的审美素养有了引领作用,使它始终保持着艺术探索和开拓的热情和生命力,是艺术发展和大众审美提高的引擎。中国书协这类国家级社团组织应该真的肩负起引导艺术发展的责任,旗帜鲜明的鼓励真艺术,鼓励艺术探索。不断提高大众对书法的审美能力,而不是简单和粗浅的去迎合大众,甚至阻扼艺术探索和艺术追求。
(曾翔先生书法作品)
无论是"丑书"还是"美书",关键看是否来自传统,是否植根传统。而且,不能把是否来自传统,简单化,表面化,浮浅化。
你怎么看?
本小编在留言那儿~
等你…不见不散
关注百墨艺术,分享书画之美